诊断明确的肺炎患儿,给予治疗后咳嗽反复发作,究竟漏掉了什么呢?
病例
回顾
第1阶段
这是1例8个月的患儿,因「咳嗽10余天」入院,阵发性咳嗽,不伴气喘,夜间尤著,咳嗽后偶有呕吐及少量痰,双肺呼吸音粗,闻及明显湿性罗音,其他(-)。
胸片示双侧支气管炎并支气管周围炎,白细胞16.97×/L↑,考虑诊断为肺炎。
予以应用氨溴索注射液止咳化痰,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应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
应用上述药物治疗4日后患儿无明显好转,咳嗽反而加剧,主要为夜间发作,呈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时可憋醒,每晚5~6次。
第2阶段
查肺炎支原体抗体1:40↑,医嘱加用阿奇霉素注射液抗感染治疗,余治疗同前。
入院后第7天,患儿咳嗽稍减轻,仍夜间阵发性痉挛性发作,每晚3~4次,喉中偶有痰鸣音。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罗音。
第3阶段
医院进一步诊治。
医院查百日咳抗体阳性,结合患儿病史及临床症状,诊断为「百日咳」。后患儿口服阿奇霉素(使用3d停用4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痊愈。
这个病因,你想到了吗?
什么是
百日咳?
百日咳(whoopingcough)是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百日咳杆菌感染引起。其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末伴有特殊的吸气吼声,病程较长,可达数周甚至3个月左右,故有「百日咳」之称。
婴幼儿患者常可合并窒息、肺炎、百日咳脑病等,病死率高,多发生于儿童,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可预防。
1.临床表现
潜伏期2~20天,平均7~10天,临床过程分3期:
(1)卡他期
从起病至阵发性痉挛的出现,约7~14天;
开始似感冒样症状,出现低热、咳嗽、喷嚏、流泪等;
2~3天后发热症状好转,而咳嗽反而加剧,尤以夜间更甚,初始以单声干咳渐成痉咳状。
(2)痉咳期
病期2~4周或更长,此期热已退,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为其特点;
发作时连续十余声至数十声短促的咳嗽,继以深长的吸气;
吸气时由于声带处于紧张状态,空气通过狭窄的声带而发出鸡鸣样吸气声,紧接着又是一连串阵咳,如此反复,直至排出大量黏稠痰液及吐出胃内容物为止,痉咳一般以夜间为主;
发作前可有喉痒、胸闷等不适,也可无明显预兆;
痉咳发作时儿童表情痛苦,由于脸部充血而面红耳赤,也可见静脉怒张、小便失禁。
注意:新生儿和婴幼儿常无典型痉咳,表现为阵发性屏气和发绀,易窒息、惊厥。可因脑部缺氧而发生抽搐,称窒息性发作。此发作常在夜晚发生,若抢救不及时,常因窒息而死亡。成人及年长儿童可无痉挛性咳嗽发生。
(3)恢复期
此期为2~3周,阵发性咳嗽减轻、减少,鸡鸣样吸气声消失,患儿精神、食欲恢复正常;
若有并发症,病程相应延长。
2.百日咳的药物治疗
(1)抗病原治疗
红霉素,1日30~50mg/kg,最大剂量1日2g,分3~4次口服,连服7~14日;
红霉素可用于该病的各个阶段,一旦发生感染,红霉素可通过清除患者鼻咽部的百日咳杆菌来消除患者的传染性;但它并不改变百日咳的临床过程,因为直到该病发作前其诊断是非常困难的,而此时细菌已破坏了呼吸道,并释放出毒素;
另外红霉素也可用于密切接触者的预防性治疗。使用红霉素治疗和预防性治疗接触者,尤其是在首例诊断的14天内应用,可降低该病在成人和青少年中的传染性和严重程度。
(2)对症治疗
平喘治疗可选沙丁胺醇。百日咳脑病时可用脱水治疗。
漏诊
原因分析
1.计划免疫程序
我国计划免疫程序规定通常生后3个月方开始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疫苗接种后,儿童百日咳发病率明显下降,目前医务人员对该病不够重视,极易漏诊、误诊。
2.患儿缺乏典型表现
本例患儿以白细胞升高、咳嗽为主要表现,无典型痉咳,缺乏鸡鸣样吼声,加上胸片、听诊符合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故初始仅诊为肺炎。
支气管肺炎为百日咳常见的并发症,为继发感染所致。在病情较重的患儿还可有肺不张、肺气肿及皮下气肿。另外百日咳脑病是最严重的并发症,预后较差。其它并发症还可见结膜大出血、脐疝、腹股沟疝和脱肛等。
3.未详细追问病史
追问病史,该患儿至今未按时接种百白破疫苗,在入院病史采集时对预防接种史没有详细询同也导致了该次漏诊。医生应熟知儿童计划免疫程序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减少误诊、漏诊。
4.缺乏相应实验室检查项目
患儿在院期间医师已考虑百日咳的诊断,由于目前对百日咳的确定诊断仍然依赖于实验室检查,医院缺乏相关实验室检查项目,故患儿转诊医院后才明确诊断。
本文作者:医院崔光亮
编辑
周萌萌
题图:视觉中国
推荐阅读:这种腹痛患儿,是我夜班最怕遇到的情况之一
#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