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

一、新冠病毒病原学和流病学特征

新型冠状病毒(-nCoV)属于β属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已定(洗必泰)不能有效灭活新冠病毒。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发病前1-2天和发病初期的传染性相对较强;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由于在粪便、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当注意其对环境污染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二、场所卫生操作指南

(一)清洁与消毒。

  1.做好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应当保持环境整洁卫生,每天定期消毒,并做好清洁消毒记录。对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电梯间按钮、扶手、门把手等),可用含有效氯mg/L~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2.当出现人员呕吐时或有明显污垢如痰迹、呕吐物时,应当立即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加足量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0-mg/L或有效的消毒干巾对呕吐物进行覆盖消毒,清除呕吐物后,再使用含氯消毒剂mg/L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处理,作用时间30min。

3.加强餐(饮)具的消毒,餐(饮)具去残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或采用有效氯含量为mg/L溶液,浸泡消毒30分钟,消毒后应将残留消毒剂冲净。

  4.保持衣服、被褥、座椅套等纺织物清洁,可定期洗涤、消毒处理。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

  5.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含量为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待用。

  6.当有疑似或确诊病例出现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消毒处理。

(二)通风换气。场所内应当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也可采用机械排风。如使用空调,应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未使用空调时应关闭回风通道。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通风时间每次不少于30min。

三、污染物(患者血液、分泌物和呕吐物)。

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有效氯0mg/L~mg/L的含氯消毒液(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小心移除。

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有效氯0mg/L~mg/L的含氯消毒液浇在吸水材料上,作用30分钟以上(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小心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等应有专门容器收集,用有效氯mg/L的含氯消毒剂,按物、药比例1:2浸泡消毒2h。

清除污染物后,应对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盛放污染物的容器可用有效氯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分钟,然后清洗干净。

图文:付琳淇

编辑:李舒曼

审核:王玉军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lipower.net/mxfyzz/7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