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孩子突然半夜发烧了,38度5,当时真是急坏了。拿来之前买的退烧药按说明就喂了。结果第二天下午又开始烧了,医院。现在就想问问有没有不吃药的方法?
不吃药的方法,当然有啊!
团长↓↓↓
小儿推拿术不打针不用抗生素疗效好又便宜
主治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
补肺经/清肺经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下图,清~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上图。约推~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开天门穴位:天门(攒竹)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揉太阳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团长提醒:
☆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此外,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
☆另外,一般来说急性发烧需要1至3天痊愈,长期低热而用药效果不佳的患儿相对治疗时间长些,因为长期低热患儿的治疗一般都需要从发病的本因入手。
☆事实上,发高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人的正常体温约37.2℃左右,除非体温超过38.5℃(成年人)或39℃(小孩),否则无需太过紧张。
☆秋冬季节温差较大,家长一定要适时给小儿加减衣服,预防感冒发烧;注重合理喂养,不可过食肥腻食物,以免伤食积滞,从而引起发烧。
主治小儿风寒感冒的穴位按摩
风寒感冒: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关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质淡,苔薄、白。
⒈重推三关穴次
⒉揉外劳宫次
⒊双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
⒋用食、中指揉二扇门50次(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
主治小儿风热感冒的穴位按摩
风热感冒:症见发热重,微恶风或恶寒,咽痛,口干,有汗,面赤,鼻塞,流黄涕,咳嗽痰黄,舌边尖红,苔薄黄。
⒈清肺经次,清天河水次
(清肺经)
肺经位置:无名指掌面
常清肺经,可以治疗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
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
常清天河水,可以治疗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⒉按揉大椎穴1~3分钟
大椎穴位置: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
操作:
以中指端按揉,或用拇指与食、中、无名等指作对称用力,捏挤大椎。
按揉约~次,捏挤10~15次。
以掌横擦骶尾部,以透热为度。
常按大椎穴,可以治疗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⒊拿肩井3~5次
肩井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
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肩井,约捏拿5~10次。
常按肩井穴,可以治疗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⒋咳嗽痰多者,加按揉天突、丰隆穴各1分钟,推小横纹次,推膻中次
⑴按揉天突穴
常按天突穴,可以治疗咳嗽气喘,胸闷,恶心,呕吐等。
⑵按揉丰隆穴
常按丰隆穴,可以治疗痰多,气喘,胸闷等。
⑶推小横纹
常按掌小横纹,可以治疗气管炎,百日咳,肺炎等。
⑷推?中
常推?中穴,可以治疗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
⒌高热惊厥者,加清肺经次,清心经次,推涌泉次,清天河水次
⑴清肺经
操作:
肺经位于无名指掌面,面向指根方向直推。
常清肺经,可以治疗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⑵清心经
操作:
心经位于中指掌面,指尖向指根直推。
常清心经,可以治疗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⑶推涌泉
操作:
涌泉穴位于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用拇指腹自足跟推向足尖。
常推涌泉,可以治疗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
⑷清天河水
操作:
天河水位于天河水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
常清天河水,可以治疗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主治小二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穴位按摩
⒈食欲不振者,揉板门次,摩中脘3分钟,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⑴揉板门
操作:
板门位于手掌大鱼际部。用拇指端在大鱼际中点按揉,约揉~次。
常揉板门,可以治疗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积滞,阻泻,腹胀等。
⑵摩中脘
操作:
中脘位于脐上4寸,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常摩中脘,可以治疗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⑶按揉足三里
操作: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用拇指端按揉,约1~3分钟。
常按揉足三里,可以治疗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便秘,四肢无力等。
⒉如流鼻涕、咽痛等症状重者,常用方法加
⑴点揉风池穴1分钟,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
操作:
合谷(虎口),位于拇、食两指之间凹陷中,用拇指按揉或拇、食二指对称拿之。
常按揉可以治疗风寒感冒,口眼歪斜,牙痛等。
⑵多揉太阳穴
操作:
太阳穴位于两眉梢后凹陷处,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
常揉太阳穴,可以治疗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⒊如高热者,常用手法加
⑴清天河水次,清肺经次
⑵直推脊柱5~10次
操作:
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直推
常推脊柱,可以治疗脱肛,便秘,泄泻等。
⑶搓擦涌泉次
⒋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常用手法加
⑴补脾经次
操作:
脾经位于拇指桡侧面,让患儿拇指微屈,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
常补脾经,可以治疗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⑵推三关次
操作:
三关位于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次。
⑶按揉中脘、足三里穴各1分钟
操作:
中脘位于脐上4寸,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常按揉可以治疗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宝宝再也不用吃苦药了!妈妈再也不用抓耳挠扫了!”你信任中医推拿手法吗?
孩子发烧感冒时你如何应对?
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来源:
小店通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