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别把咳嗽当小病

天气开始变得干燥,医院里咳嗽的患者也多了起来。专家表示,从中医上讲,秋季干咳最常见的原因多与燥邪有关,也就是肺燥引起的咳嗽。加上此时咽喉、鼻腔缺乏水分的湿润,“燥邪”更易通过干燥的口鼻呼吸道或皮肤毛孔而侵犯入肺,引起咳嗽。于是,许多人的秋天,就从这一声咳嗽中开始了。

肺燥引起的咳嗽

有“温燥”和“凉燥”之分。缓解的方法也不同。

如果是凉燥,要温润止咳,适合吃些偏温的食物,如杏仁、淮山、薏仁等;

而温燥则要清热润燥,吃偏凉的食物养阴,如百合、麦冬等,或者是买些秋梨膏冲水喝。日常预防可以多喝些水,吃一些具有润肺生津、止咳化痰作用的蔬果,如鸭梨、荸荠、百合、柑橘、石榴、葡萄、藕、银耳等,但也不能过量食用。

肝阴不足引起的咳嗽

这个原因常常容易被忽略。秋季有沉降的特点,不利于肝气的生发。因此,肝阴不足的人也容易在秋季出现咳嗽。这类咳嗽常表现为咯痰、痰粘稠,甚至痰中带血,还容易出现眼干、眼涩、看东西昏花的症状。

肝阳上亢者容易觉得头晕、头胀、易发怒、口干、咽干、双胁胀痛。这类人除了要润肺之外,还要疏肝解郁,保持愉快的心情、多到户外走走,喝玫瑰花茶等疏肝解郁的食疗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儿童咳嗽要慎重用药

面对自家一咳就是三四个礼拜的宝宝,年轻父母们往往非常慌乱,忙不迭地给孩子上各种止咳药。专家指出,盲目镇咳可能会帮倒忙,对于咳嗽治疗,首先要从病因出发,判断是干咳还是湿咳,两种咳嗽的用药截然不同,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强行镇咳,往往会掩盖咳痰症状,导致痰液滞留体内,不但耽误了治疗时机,还会引起肺炎等更加严重的呼吸道疾病。

治疗咳嗽要注意这些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一咳嗽,便去药店买止咳药,而止咳药一般都有收涩的作用,有可能造成留邪,导致咳嗽迁延不愈,而转成慢性,很多慢性支气管炎就是这样形成的。因此,简单的咳嗽不用治疗,当咳嗽伴有憋气、面红唇暗,已经影响到生活、睡眠,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健康万家行·生活圈多“甘”少“辣”防秋燥

寒露节气前后,空气较为干燥,“秋燥”易伤人。专家提醒说,公众在饮食调理上应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少吃或不吃辛辣烧烤食品。如调养不当,人体会常常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躁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为宜。

如何远离“秋燥”困扰?专家建议,要多喝水,尤其是蜜水,同时,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提子、石榴、香蕉等水果,既能补充人体所需水分,又可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此外,还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山药等以增强体质。

手脚发凉可喝三红汤

天气寒冷,很多女性朋友手脚冰凉的毛病又犯了。给大家推荐一款由红豆、红糖和红枣一起煮成的三红暖身汤。

红豆性平,有健脾利水、清热除湿、消肿解毒的功效。女性尤其适合吃红豆,因为其富含铁质,有补血的作用。红糖性温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红枣富含钙和铁,是补铁补血的不错选择。这三类食物相互配合,能增加铁的摄入,提高身体耐寒能力。

寒露宜润肺“二冬”益处多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因此要在寒露时节好好呵护肺脏;又因干燥,令口、唇、舌、咽不适,需以滋养阴液的方法来调理,所以在此节令“滋阴润肺”是中医养生的核心。常用的食物有梨、雪耳、百合、甜杏仁(南杏)、白萝卜、莲藕和马蹄,药食兼用的有麦冬、天冬、北沙参、玉竹和石斛等。

不要露脚

寒露过后要特别注重脚部的保暖,切勿赤脚,以防“寒从足生”。因为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因此,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

研究发现,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脚部受凉,就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寒露过后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热水泡脚除了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可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

练“弹指功”提阳气

很多朋友冬天怕冷,容易手脚冰凉,如果在寒露之后开始练练“弹指功”,可以让这些状况会得到改善。

“弹指功”非常简单,可以每天中午用双手拇指扣住中指用力弹出去,反复一百遍。当然,可以不必局限于一百次这个数目,次数越多越好,有空就弹弹。中指的指尖是心包经的起点,而心包经是心脏的保护墙,寒露之后,人体的气血开始流注心包经,所以常弹中指,能够促进气血循环,提高人体的御寒能力,也就不容易手脚冰凉、畏寒了。

适当食补不能少

寒露后也可以适当食补,这里推荐一道菜,即山药胡萝卜炖羊肉,这道汤具有补体健肾,提升元气的作用。怕吃羊肉上火的朋友,可以配着喝些菊花茶,菊花是清热去火的,还可以润肺补肾。如果不喜欢吃羊肉,可大椎穴以喝五豆粥,即用小米配上红、黄、黑、绿、蚕豆五种豆子,熬粥喝,它能调和五脏,濡养肠胃,提升机体的免疫力。为了增强进补的效果,闲暇还可以多敲敲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横指),以提升脾胃运化功能。

少吃生冷避免急性胃肠炎

寒露后,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肠道抗病能力也相对减弱。如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或直接食用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和食物,就可能发生腹泻、痢疾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容易上火的食物尽量少吃,饮食结构要以清淡为主;在吃海鲜和烧烤时,一定要注意新鲜度。烹饪时一定要加入生姜、料酒以祛寒解毒;秋天应慎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预防心脑血管病

秋季冷暖多变,寒而复暖,暖后又寒,使人防不胜防。在晚秋时节,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明显提高,高血压病人在秋冬之交,血压往往要较夏季的血压增高20毫米汞柱,容易造成心脑血管血液循环的障碍。因此,预防秋季感冒对心脑血管病患者而言相当重要。

做好保暖预防哮喘与过敏

据临床统计,天气变化占哮喘病发作原因的四分之三以上,其次为疲劳、过敏、饮食不当等因素。从时间上看,每年的十月是哮喘病的高发季节,气温的降低直接对哮喘有诱发作用。中医理论认为,哮喘一病,宿根为“痰饮伏于内,胶结不去”。一旦气候变化,就容易引动发病。

所以,大家应当非常注意这个时节的天气变化,当有冷空气过境时,要提早预防,做到有备无患。深秋时要及时增加衣被,早晚出门最好能戴上口罩,以减少冷空气的直接刺激。

过敏性哮喘除了天气变换引起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过敏原。秋季的温度和湿度都明显低于夏季,空气中的浮尘增多,尘螨也在家里到处滋生,花草树木开始了新一轮的新陈代谢,家中的宠物也开始换毛,这些都是非常容易过敏的物质。少数秋季常吃的食品同样也会引起过敏症状,如:螃蟹、桃子、羊肉、鸡蛋、牛奶等。

痛风患者少食肥腻

深秋天气转冷,人体进食中枢受到寒冷刺激,引起食欲增加,饭量增大,若多食肥甘厚味,则体内血尿酸产生过多,容易发生痛风。在当前季节,应多饮水,以促进尿酸排出,防止结石形成。为防止夜间尿液浓缩,可在临睡前或半夜增加饮水量。并要维持正常标准的体重,若体重过重应慢慢减重,减重以每月减轻一公斤以内为宜,不宜快速减肥和断食(会使细胞崩解产生大量尿酸),以免引起痛风发作。

做好保湿预防皮肤瘙痒

老年皮肤瘙痒是常见疾病,通常以躯干为主,大腿内侧和小腿屈侧、关节周围也常见。痒为阵发性,轻重和持续时间不一,吃了刺激性食品或温度升高时易诱发或加重。在这个季节,沐浴不宜过勤,不用碱性大的肥皂,可用香皂或硫磺皂,或用些润肤露湿润肌肤;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排除体内积聚的致敏物质,避免诱发瘙痒。

合作-

往期回顾

▲如厕玩手机,从头伤到脚!

▲头疼原因不在“头”?原因是这些……

▲没!想!到!脸皮“厚”,更健康!

▲心情不好≠抑郁症,当心不易察觉的隐匿性抑郁!

疫苗卫士

支持单位:

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协办单位:

江苏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江苏省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

江苏省健康教育协会

技术指导: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频道

出品

播出时间:

周日12:00-12:20

周一12:00-12:20

栏目

-

栏目官方







































中科白癜风医院
有什么土方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lipower.net/fyynxzz/1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