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盲目使用寒凉药物,也别再将预防和所谓“可抑制”混为一谈,预防阶段,慎用寒凉类药品!为全面了解疫病,做好防治。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权威发布的标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指南中关于中医药在诊疗过程中具体应用,请注意查收。
接下来,我们开始敲黑板,划重点。
首先,在这份指南里特别强调要辩证施治,三因治疗,防大于治。
中医认为,同一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证型;而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可能出现同样的证型。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就可以分别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原则。今天我们来说说什么是“同病异治”,即对同一疾病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治法。举个例子,麻疹初期,疹未出透时,应当用发表透疹的治疗方法;麻疹中期通常肺热明显,治疗则须清解肺热;而至麻疹后期,多有余热未尽,伤及肺阴胃阴,此时治疗则应以养阴清热为主。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指南可谓将中医的同病异治发挥到极致,三因治疗,并非一概而论,治疗也非一蹴而就。
NO.1
因时治疗
因时治疗:新型冠状肺炎大致病机如下,初期为寒湿袭肺碍脾,中期为寒湿阻肺困脾,重症期为寒湿闭肺伤脾(内闭外脱),恢复期为肺脾气虚。虽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证型不同,但在用药上,总的原则是散寒除湿,避秽化浊,应该一以贯之。指南指出:预防阶段、医学观察期以及寒湿犯表为主证患者在治疗初期应该首选藿香正气方。
专家
解读
中国中医科学院仝小林院士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病性上属于阴病,是以伤阳为主线。从病位即邪气攻击的脏腑来看,主要是肺和脾,所以在治法上,一定是针对寒和湿,治疗寒邪,要温散、透邪,用辛温解表之法,治疗湿邪,要芳香避秽化浊,这是一个大的原则。”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舌象,不管舌苔偏黄还是偏白,但总的呈厚腻苔。
NO.2
因地治疗
因地治疗。仝小林院士:我们了解到武汉的气候状态,一个是阴雨,一个是湿冷。结合患者的舌苔、脉象、症状,我们判断其病因属性以“湿”为主,湿困脾闭肺。目前因为各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基本是武汉输入性病例,所以病人的病因属性和病机特点不会有太大变化。凡是武汉输出的病人,与武汉当地病人治法基本相同。而对于无武汉病人接触史的患者,可以根据当地情况“三因制宜”。小编了解到,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出台了适宜当地预防方,以山西来讲,记者在采访山西省名专家李双全的过程中了解到:
专家
解读
记者:山西患者的中药方和湖北患者的中药方有哪些不同?
李双全:是的,湖北患者多是化“湿、毒、瘀”的,而山西的患者慎用化湿药,要加些润燥、生津、养阴之品,如沙参、麦冬、百合等,滋而不腻,补而不燥。
可见在寒冷且干燥的北方地区,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脾胃功能基本正常寒湿较轻,且干咳明显要注意适当养阴。且为防止外邪入侵,玉屏风散也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方。
NO.3
因人治疗
因人治疗:上一篇请“注意,寒湿体质是冠状病毒的易感体”文案发表之后,很多伙伴问到如何自检身体是否湿气较重?请对照下图:
专家
解读
仝小林院士温馨提示:减少不必要输液,寒湿者,舌体偏胖大,有齿痕,厚腻苔,甚至腐苔,反映湿邪很重,此类患者初起阶段尽量采用中医药治疗,减少不必要的输液。湿邪缠绵难愈,过度输液会加重寒湿。避免滥用抗生素因其为病毒感染,除非合并细菌感染,不宜常规使用抗生素。从中医来看,寒凉之品,易伤脾胃,易伤正气。
但反观,全国疫情爆发,从人员感染数量和病情进展来看,仍以武汉较为严重,湿寒的外界环境和本身寒湿体质仍然为病毒繁衍提供有利条件,所以寒湿体质的人群要注意自检自查,注意扶正气,去寒湿之邪。
藿香正气散,千古第一方,出自宋代,政府制定的第一部成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藿香正气胶囊是从藿香正气散演变而来,因为湿邪易阻气机、易伤脾胃,脾胃气机不畅的时候就容易出现消化道的症状。必须去除寒湿,身体才能康复。是本次疫情在预防医学观察期以及寒湿犯表治疗初期的首选用药。组方之妙,堪称经典。
治上桔梗开宣肺气
治中除湿基础方平胃散
祛痰基础方二陈汤
治下大腹皮降气利水
上中下三焦兼顾表里同治治内为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