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天在24K社群做分享,整理成文字供大家学习交流!
以下是本次分享大纲!
一:B2B营销中的两种增长模型
二:B2B转换为何依赖“全链路”
三:数字化场景搭建的两大方法
一:B2B营销中的两种增长模型
在进行B2B企业数字化营销增长前,我想先来体系化的了解B端企业的产品特性!
非刚需
客单价高
决策周期长
无形产品
1、高客单价行业的特点不是价格高,而是决策周期长!
高客单价行业的本质居然不是价格高?!
每个人心中的价格标准不同,你觉的贵的东西,对其他人可能并不贵。没有一个具体的价格来作为判定价格对于不同的消费者到底是高还是低。
但其实还存在另一个标准:决策周期。如果价格对客户来讲感觉高的话,决策周期就会十分漫长。决定是否为高客单价行业的不是价格的高低,而是决策周期的长短。
通常情况下,导致决策周期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客户有4个“不清楚”:
不清楚自己有需求;
不清楚需求是什么;
不清楚有哪些产品可供选择;
不清楚应该选择哪一个。
如果客户的以上疑惑得到了解决,也就会顺其自然的进入交易的环节。
2、高客单价行业卖的不仅是产品,更是决策服务
在漫长的决策周期中,我们还有一个重要洞察:高客单价行业的营销卖的不仅是产品,更是决策服务。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来举几个相关行业的例子。
教育行业:无论线上或线下、课程顾问或咨询顾问,帮助用户选课、评估、定Level等都属于决策服务;
了解产品特性才能够更好的进行营销模式!
营销驱动增长等新增长模式为企业服务提供了新选择。
产品驱动增长:以产品的功能和使用带来获客、留存和扩张,一般通过免费版或试用吸引客户。互联网和云原生时代,SaaS类企业积极推进以产品为主导的经营,将产品驱动作为主要的增长方式。
营销驱动增长:以营销驱动获客,注重营销对销售的赋能,注重市场需求对产品研发的驱动,注重品牌和影响力的塑造。领军企业正在推进营销驱动增长的模式,进行市场到线索(MarkettoLead)的营销运作流程变革和能力提升。
PLG、MLG、SLG等增长模式并不互斥,“产品、营销、销售”本身即是任何一家ToB企业都不可缺少的增长要素,其前提与核心均是企业能力、产品与市场需求的高效匹配。产品和营销驱动增长模式的本质是帮助企业回归以客户为中心的初心,从客户和市场需求出发牵引产品与市场匹配(PMF,Product-MarketFit)、主动占领客户心智,改变传统销售仅能响应客户需求的被动地位,提高销售效率、实现Inbound(集客营销)增长。
结论:
1.客户无时无刻都在受到外部影响
2.B端产品的成交需要长期的影响
3.B端产品大多是销售和顾问驱动
二:B2B营销为何依赖“全链路”一块巨大的石头,砸出的涟漪经久不息!
越来越多的石头,砸出的涟漪变得模糊不清,水面动荡!
在大数据热潮中,互联网媒介企业会宣扬大数据技术在广告传播中的贯穿应用,大数据可以通过记录消费者在网络平台上的搜索、浏览、购买数据,然后进行相关的广告信息匹配和推送,从而得出互联网广告更加精准。
实际上互联网广告的精准传播是一个伪命题,在互联网海量信息中,受众在开启主动信息搜索模式时处于一种目的非常明确的状态,即使是在无聊的网络漫步时间,其心智也会对不相干信息进行选择性屏蔽;
同时由于网络平台频道无数,每个平台能够聚集的受众群体有限,广告主要进行全网络广告覆盖就需要购买大量的广告平台,进行组合传播,这和当年电视为尊的时代去央视这种强势媒体花一笔大价钱买一种媒介相比,其实网络媒介的组合传播成本更高。
互联网广告的达到率和销售量呈正相关?在电视为尊的时代,广告的到达量和产品的销售量呈现正相关,也就是广告被越多的人看到,产品的销量就会越高。但是,互联网广告的达到率和销量呈负相关的可能性相比电视为尊的时代大幅增加,因为互联网将品牌和产品信息置身于一个全景开放的环境之中,互联网广告在让消费者“知道”方面颇具功效,但在让消费者“信任”和“购买”方面却愈加式微。
在买卖双方信息趋于对称的传播环境下,消费者进行产品对比和测评的成本变低,因此“知道”但不去购买的几率增加。
以下图举例,在去年的公司业务成交名单中,可以很清晰的看见,用户的购买一定是多频次的触达,最后才会产生购买行为!
结论:
1.B端的营销正在从单一的获客转换变成全链路转换
2.B端的营销体系和销售配合将会被重新定义
三:全渠道数据如何通过CDP打通,实现全域营销1、减少数据孤岛。许多B2B企业的数据散落在不同的营销渠道与系统,譬如散落在移动应用程序、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