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宝爸育儿知识必备走进儿科医生

引言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包括助理医师在内,我国共有执业医师.6万,其中仅有3.9%是儿科医师,约10.2万。而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14岁以下儿童有2.2亿余人,平均下来每千名儿童只有0.46名医师。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儿科医师的缺口至少有20万,儿童看病难的形势可以想象。

名词解释:儿科医生

儿科医生主要是针对儿童疾病进行治疗的医生。按照《儿科学》的解释20岁下都属于儿童,医院的共识,15岁以下的孩子才是我们儿科医生服务的对象。那么儿科医生研究什么?

研究生长发育规律是为了不断提高儿童的体格、智能发育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为了减低儿童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研究疾病的预防措施是为了减少儿童疾病的发生;研究儿童康复的可能性及具体措施是为了帮助患儿提高生活质量乃至完全康复。儿科下面有很多三级学科,如下图:

由于各种原因,大学开设儿科专业的医学院很少,很多医生都是从临床专业毕业再选从事儿科专业,慢慢再成长一名儿科医生。医院医院儿科分科那么细,要学的东西那么多,所以对于我们医院的儿科医生来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好的儿科医生。为什么呢?

儿科疾病的特点

小儿并非成人简单的缩影在临床上小儿与成人有很多不同之处年龄越小差别越大。表现在疾病种类、病理、临床表现、治疗以及预后各个方面与成人的不同构成了儿科特点。这就是为什么国家需要儿科医生的原因,不是儿科专业的医生很难做到规范处理儿童相关疾病。

1.疾病的种类:儿童的疾病谱和成人的有很大区别,如婴幼儿患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较成人为多,心血管疾病中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而很少患高血压、冠心病等。如同为肺炎,小儿易患支气管肺炎,而成人则以大叶性肺炎多见。隔行如隔山,对此儿科医生会更专业。

2.临床表现:由于小儿脏器及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有些儿童疾病的病情发展很快,来势凶险,并且表现和成人相关疾病差异很大。婴幼儿高热常易引起惊厥,而成人则很少单纯高热引起惊厥者。低钙血症在婴儿常引起全身惊厥,而成人则表现为手足搐搦。新生儿严重感染时常表现为精神萎靡、面色发灰、拒奶、体温不升等非特异性症状。因此家长及医护人员对病情的密切观察在儿科是至关重要的。儿科医师就是专注儿童疾病。

3.诊断:由于不同年龄的病儿所患疾病种类和临床表现不同,因此诊断时必须重视年龄因素。如3岁以上小儿一般很少有首次高热惊厥发作,而在6个月—3岁小儿则较常见。又如学令前儿童患风湿病很少,但在学令期儿童则较多等等。儿童很多疾病的诊断不是一个非儿科医生所能做出的。

4.治疗:小儿由于免疫机能差、代偿能力有限,多数患病后病情重、发展快、易有并发症。因此强调抓紧时间,及时采取有力的治疗措施。由于小儿体液调节能力差,病后极易因摄入不足、异常丢失过多而发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故小儿液体疗法的实施颇为重要。由于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脏器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及完善,对药物的毒、副作用较成人敏感,因此需要儿科医生的开具精准的药物剂量和适当的使用方法。例如:一个专业的儿科医生是不会随意给孩子开具药物灌肠治疗的。

5.预后:儿童患病起病急、变化快、调节能力差,因此小儿疾病病死率显著高于成人。年龄越小,病死率越高。因此对新生儿及小婴儿患病更为密切、细致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以改善预后。另一方面小儿生长旺盛,机体修复能力强,如诊断治疗正确及时,虽病情危重,大多可望痊愈。

6.医学遗传学是近年来进展速度很快的学科。它研究人类遗传与疾病的关系,迄今已发现多种人类的遗传疾病,在儿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例如先天畸形为新生儿、婴幼儿甚至整个小儿时期主要的死亡原因,而很多遗传性智力发育障碍的儿童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为了保证小儿的健康,减少社会大量经济和精神负担,对遗传性代谢性病的研究,可以阐明其发病理论,并提供正确的诊疗和预防措施。很多遗产疾病的诊断需要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知识,这对于没有经过相关学习的儿科医生来说都是难事,更何况对于那些非儿科专业的医生。

怎么确定一个医生是不是儿科医生

《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指出每个医生都有一个执业范围,医师不得从事执业注册范围以外其他专业的执业活动。儿科医生的执业证书执业范围如下图:

特殊情况:

1.医师注册后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属于超范围执业:

(一)对病人实施紧急医疗救护的;

(二)临床医师依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定》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等,进行临床转科的。

(三)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经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批准的卫生支农、会诊、进修、学术交流、承担政府交办的任务和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义诊等;

2.儿童皮肤疾病找皮肤科医师就诊;外科疾病去外科就诊,眼及耳鼻喉疾病去相应专科就诊等等,不属于超范围执业。如果需要专业服务,医院,其儿科专业分得很细,有小儿专业的外科、耳鼻喉科、眼科、皮肤科等。

3.全科医生执照可以诊治儿童疾病。

儿科医生缺乏,儿科医生主医院儿科。医院医生亦承担一部分儿科工作。希望孩子的家长为了你的孩子能正确识别儿科医生。

当一名儿科医生的基本要求

医生本来就是为病人而存在的,如果没有病人,就不会有医生。医院,谁都想能遇到一位合格的医生,特别是合格的儿科医生,因为孩子不能表达病情,诉说他们的痛苦。儿科医生任务甚为艰巨,医院中当好一名合格的儿科医生呢?

1.要有牢固的专业基础。当一名合格的儿科医生,既需要较为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也需要对专业领域有精深的研究,还需要充实先进知识储备,应该把继续学习作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修炼自己,一名合格的儿科医生是儿童的守护神。医疗技术发展迅猛,儿科医生要有终生学习的观念。

2.要有熟练的临床技能。要随时保持高度清醒,灵活反应,在诊疗中作出准确的判断。在医学实践中,必须尊重科学,尊重生命,不能主观臆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水平的临床技能,需要从点滴的基本操作中动手动脑磨练。

3.要有开阔的临床思维。在临床工作中,开阔的临床思维,对医生很重要,勤于思考,举一反三,才能在复杂的临床实践中沉着应对。经常自审、学习,帮助自己理解知识,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提高临诊能力。

我们儿科医生水平的提高是在不断看病人的过程中获得的,儿科医生要把每一个在自己手中就诊的孩子当做自己的老师,善待每一个孩子,是他们让你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

怎么当一名好儿科医生

1.要有热爱儿童事业,全心全意为患儿着想的责任心:“热闹、嘈杂”这是目前儿童看病最集中的现状,儿科医生工作量大而繁琐、精神压力大,容易造成厌倦情绪。如果把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就容易产生消极思想,所以,儿科医生一定要有热爱儿童医疗事业的思想,要从内心热爱这个专业,一切都以患儿为中心,为患儿着想,不做有损患儿的事情,这样才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2.要理解家长:“孩子家长难缠,容易受气”,这是许多儿科医生的切身体会。儿科医生要学会理解家长,善于和家长沟通,耐心解释。儿科医生为孩子看病,却要和家长交流,治疗上需要家长的配合。

3.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医患沟通是艺术,是医生的品德、能力、经验等各种内在素质高度浓缩的结果。医患沟通可增强与患儿家属之间的亲和力,避免许多医患间潜在的冲突,既维护了病人的利益,又有利于医疗工作的开展。特别对于文化差异大的家属,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4.终身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就是对孩子的负责,要通过各种途径学习相关最新知识,医院的儿科医生,由于分科没有那么细,儿科医生不能像其他内科医生那样只专注心脏、呼吸、肾脏等专科,而必须对新生儿、呼吸、神经、消化道、肾脏、循环、儿童保健、皮肤、眼科、耳鼻喉科甚至外科等等相关知识有所掌握。

5.科普的意识:利于看病时间及其他方式提倡科学育儿知识,提高广大家长对儿童疾病的认识,避免过度医疗、药物的滥用、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减低儿童死亡率,是每个儿科医生的职责。

总结

不是每个医生都是儿科医生,不是每个儿科医生都是一名好儿科医生。有思想的儿科医生在不断自我完善中。

儿童疾病谱的变化及儿科医生的缺乏和家长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儿科医生一天要看那么多的病人,请仔细听好儿科医生的每一个交代,因为他们没有那么的时间来长篇解释这是为什么。请善待每一个儿科医生,现在愿意从事儿科的医生少之又少。如果你带孩子就诊时对儿科医生有什么意见请积极与科室管理者沟通。我的理想是:保证每个就诊的孩子看病时间达到20分钟。按照8小时工作制,一个医生1天只看24个病人,但是目前状况下可能吗???这是请你理解儿科医生的原因。

左下角(原文阅读),我放了个链接,会告诉大家“儿科医生荒”的原因。

注意

对于科普文章,其中可能会对孩子日常出现的小问题和严重的大问题提出区别的建议,可能会对部分问题给出相应的建议。但是所有这些不能取代当面就诊,孩子的疾病变化快,也有可能会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所以你及你家人的判断力和儿科医生的专业知识是没有任何科普文章或者书籍能够取代的。我的忠告就是:如果你觉得孩子不对劲或者超过你所拥有知识的承载范围,请及时带孩子去看儿科医生。

赞赏是种态度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专治医院
北京白斑病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lipower.net/fyzqzz/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