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语文,上
童心战“疫”有奖作文比赛启事(点图)
钟南山爷爷《给中小学生的一封信》(点图)阅读原文,邀请同学一起比赛!
学习导航(1)课文朗读
(2)电子教材
(3)生字词、知识点图文讲解
(4)同步练习(PDF版练习与答案到文末下载)
(5)教学视频
电子教材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课文朗读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音频
知识点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故事蕴涵着这样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作者介绍: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依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我会写:
艘:一艘艘次客艘龙艘文艘
航:航海航行航空航天宇航航线
肆:放肆肆意肆行酒肆肆无忌惮
帽:帽子草帽礼帽纱帽笔帽螺丝帽
桅:桅杆船桅桅灯桅樯
撕:撕扯撕咬撕毁撕票撕心裂肺
逗:逗笑逗趣挑逗逗引逗留真逗
唬:吓唬唬人诈唬
钩:钩取钩子鱼钩挂钩钩心斗角
扭:扭头扭打扭曲扭转别扭扭动
咧:咧嘴咧开胡咧龇牙咧嘴
舱:货舱客舱底舱船舱机舱前舱
鸥:海鸥沙鸥银鸥白鸥沙鸥翔集
瞄:瞄准瞄向
形近字:
艘(一艘)搜(搜查)航(航行)抗(反抗)
撕(撕扯)嘶(嘶鸣)钩(挂钩)沟(水沟)
咧(咧嘴)例(举例)瞄(瞄准)描(描写)
多音字:
钻:zuān钻孔zuàn电钻
模:mó模仿mú模样
近义词:
放肆——放纵故意——有意
吓唬——恐吓灵巧——灵活
立刻——马上勇敢——英勇
心惊胆战——心惊肉跳
反义词:
放肆——拘谨故意——无意
灵巧——笨拙勇敢——怯懦
凤平浪静——波涛汹涌
理解词语:
(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使害怕;恐吓。
形容急切地看着不如意的事情发生而无可奈何。
形容凶狠的样子。
形容非常害怕。
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走路时不小心跌倒,比喻人堕落或犯错误。
表示如果不是上文所说的情况,就发生或可能发生下文所说的情况。
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课内词语: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写水手拿猴子取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故事的起因。
第二部分(2~4):写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遇到了生命危险。
第三部分(5~6):写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来。
或: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
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课文主题:
课文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表现了船长急中生智,当机立断处理问题的能力。故事告诉我们:遇事不能任性。要沉着冷静,善于分析。事物之间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课后习题答案:
1.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再讲讲这个故事。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拿走船长儿子的帽子,孩子被激怒,孩子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取帽子,陷入险境)→(船长逼孩子跳海而化险为夷)讲故事:在一艘环游世界归来的帆船上,人们逗猴子取乐,猴子放肆起来,摘走船长儿子的帽子,反过来逗孩子。孩子因猴子的挑逗和水手的哄笑而生气,爬上桅杆去夺帽子。后来,孩子在猴子的挑衅下失去理智,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去取帽子,从而陷入险境。在水手和孩子都被吓呆的关键时刻,船长机智、果断,用枪逼着孩子跳入大海而化险为夷。2.课文多次描写水手们的“笑”,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说说这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1)“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因而更加放肆起来”,猴子因水手拿它取乐而更加放肆,拿走了孩子的帽子,这是故事的起因。(2)“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一方面因为水手的哄笑而难堪,另一方面对猴子无计可施,所以一时哭笑不得。(3)“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水手们更加放肆的笑声深深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恼羞成怒。于是他不顾一切去追赶猴子,这就进一步推动了故事的发展,才有了后面孩子陷入危险的情节以及如何救孩子的高潮等。联系:水手们的“笑”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因为这“笑”使得猴子肆无忌惮,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渐渐失去理智,才有了后面一系列的事情发生。3.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他的办法好在哪里?和同学交流。孩子当时所处的地方是桅杆最顶端的横木上,假如孩子稍有不慎掉到甲板,即使等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失足丧命的危险。船长的第一反应就是避免孩子直接掉下来。船长希望迫使孩子挑水,因为跳水后孩子不会因为摔伤而有性命之忧,甲板上的水手们都熟悉水性,孩子一落水,水手就去施救,如果能及时救起孩子,孩子生还的可能性很大。所以,综合当时的所有因素分析,船长的办法是最好的。课外拓展:
列夫·托尔斯泰名言
1、爱和善就是真实和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唯一可能的幸福。
2、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3、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4、财富并非永久的朋友,朋友却是永久的财富。
5、生命就是运动,人的生命就是运动。
6、决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
7、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
8、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9、做好事的乐趣乃是人生惟一可靠的幸福。
图文解读
课文分析
句子解析:
1、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因为风平浪静,水手们无所事事,才有时间逗猴子玩。猴子和人熟悉,人们心情很放松。这一段给后面提供具体的活动场所、活动环境,写出了人们的心理状态等,为下文做铺垫。
2、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哭笑不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眼巴巴”形容急切地看着不如意的事情发生而无可奈何。
3、“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猴子和大家很熟悉,又知道大家在拿它取乐,不会对它怎么样,还觉得逗引一个小孩更能取乐,所以就放肆了。
4、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因为猴子放肆撕咬他的帽子,任凭他怎么喊叫都不听,水手们笑得更欢了,猴子的逗弄和水手的笑让孩子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要去追猴子。从“气得脸都红了”可以看出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5、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因为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孩子有生命危险,所以全都吓呆了。
玩笑开大了,怎么光顾拿猴子取乐了,没有考虑孩子的内心感受,没有保护好孩子呢?
6、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不由得”是“不禁”的意思,孩子往下一看,这么高,也感觉到害怕了,吓得两腿发抖了。
7、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破折号表示意思转折。前后半句并不矛盾。四十秒钟,在平时看来的确不算长,可是,当孩子落入大海之后,他的生命随时都会有危险,每一秒对于大家都是煎熬;所以大家觉得时间太长。这种感觉,突出了孩子处境的危险,也表现了人们对于孩子的担心和不安。
问题归纳:
1、文章开头两句话有什么作用?
答:这两句话开门见山地介绍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为全文做了必要的铺垫:(1)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条件。正因为风平浪静,水手们才会轻松悠闲起来,才有兴趣拿猴子取乐。(2)暗示了事情的结局。正因风平浪静,孩子跳进水里才能被水手迅速救起,转危为安。由此可见,这两句话的含义是跟事情的发生和结局密切相关的,在文章的开头作了简明的交代,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2、说说水手在推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开始有了水手取乐猴子,才会有猴子摘撕孩子帽子,再加上水手的大笑,更让孩子觉得没面子,所以追猴子,爬到了横木的最高端,处于危险的境地。
3、船长真会对儿子开枪吗?你可以看出船长有怎样的品质?
不会,因为他爱儿子,才会想到用这种办法救人。也只有他才会想到用这种办法救人。跳水是救儿子的最好办法,他这是在逼迫孩子跳水。
船长有机智、勇敢、沉着、果断的优良素质。
4、从船长的表现中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遇事要沉着冷静,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同步练习1
一、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的大海()的猴子()的桅杆
()的孩子()的水手()的船长
二、填写关联词语。
1.猴子()不理,()撕得更凶了。
2.()孩子不会失足,拿到帽子,()难以回转身走回来。
3.猴子()知道大家拿它取乐,()更加放肆起来。
4.孩子()一失足,他()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
三、修改病句。
1.这一天校园里风平浪静,同学们都在树荫下看书。
2.一只猴子果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3.游乐场里,小明不但不听妈妈的话,所以把小朋友打哭了。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把船长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急中生智,命令儿子,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转危为安。
五、假如当时你就在那艘船上,快想想办法,看你能想出什么好的办法救这个孩子?(自由发挥)
同步练习2
同步练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