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代周报-时代在线
文
记者黄宇昆
7月14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市商务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广州蓝皮书: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发展报告()》。
蓝皮书认为,年,广州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商贸高质量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疫情防控和商贸发展成效持续显现,疫情对商贸业的影响不断减弱,商贸业各领域发展呈现出不少亮点。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亿元,较上年增长9.8%。
展望年,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国际商贸研究所所长何江表示,当前商贸业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广州商贸业面临的复杂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加剧,特别是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世界主要经济体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因此对年广州商贸业景气程度不应过于乐观。预计年广州商贸业仍然承压,消费和外贸等主要商贸指标增速将明显放缓。
广州消费市场实现恢复性增长
蓝皮书指出,年,在局部区域疫情发生及年同期基数逐渐提高等因素影响下,广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各月累计增速呈现“先快后稳”的运行态势,走势与全国及广东省基本一致,与年广州呈现的“前低后高”运行态势有所不同。1-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8%,比年增长6.0%,两年平均增长2.9%。
此外,年,广州积极应对国际海运价格高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人民币汇率上升等突出问题,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9亿元,同比增长13.5%(全国21.4%、广东省16.7%),比年同期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4.0%(全国11.2%、广东省7.5%)。
何江认为,年,消费和对外贸易表现靓丽,广州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国内第三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商品进出口总额均突破一万亿的城市。“这是广州商贸业实现的历史性突破,表明广州商贸业规模跃上新台阶,国际商贸中心发展进入新阶段”。
年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何江表示,我国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抉择。广州被选择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试点,为广州提供了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对于把广州打造成为全球消费的目的地和制高点、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乃至更好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外贸新业态“广州模式”在全国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蓝皮书指出,近年来,广州积极推广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业态发展迅猛,成为广州外贸进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年,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保税物流等三类新业态占广州外贸进出口总额超30%,有力支撑外贸强市建设。各有关部门按照包容审慎原则,加强政策、业务和服务创新,打造新业态“广州模式”,形成持续示范引领效应。
何江表示,年广州跨境电商继续领跑全国,其中跨境电商进口规模连续8年蝉联全国第一。根据商务部发布的“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评估”结果,在全国前5批个跨境电商综试区中,中国(广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位列第1档,成为全国10家入选跨境电商综试区之一。
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指出新业态新模式是我国外贸发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蓝皮书建议,广州应紧抓新机遇化解新挑战,继续发挥好体制机制优势,加强业态创新,促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高质量发展。
一是正确看待监管风险,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模式。坚持包容审慎“有温度”,结合创新实践不断调整和完善监管政策。对跨境电商监管要宽严并济,既要严厉打击跨境电商走私行为,也要区分情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探索实施有利于外贸新业态发展的税收征管和服务措施,为企业提供清晰明确的政策指引,进一步优化税收环境。创新外汇收结汇监管模式,为参与新业态、运用新模式的外贸企业提供便利结算服务。
二是坚持发展优先导向,以创新引领新业态发展。持续推动业务模式创新,提升广州在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领域的资源配置和规则引领能力。提高跨境电商“品牌化”水平,鼓励建立更多品牌独立站,支持企业布局海外仓。争取宠物食品、药品等消费需求大的商品在广州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抢抓RCEP实施带来的新机遇,做好关税筹划充分享受关税减让的红利。
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新业态高质量发展。坚持“风险可控,源头可溯,责任可究”,进一步提高新业态扶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整合资源、叠加政策、创新模式等方式,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便捷、生产高效的优势,着力培育外贸新业态的内生增长动力。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打造国际一流的贸易通关环境,为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