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期那些做产品中暗含的心理学,你知道

从心理层面去了解用户、分析用户,可以帮助我们在产品经理这个工作岗位上能够做的更好,那么有哪些有趣的产品心理学小知识呢,跟着本期天天问来看一看吧。

问题清单:

你身边遇到过哪些常见有趣的心理学现象?用户心理分析:36元一件羊毛衫,为何销量频频冲顶?第三方平台登录会减少用户的戒备心理吗?线上抢来的红包变现掉地上,你会去捡吗?为什么打车、外卖产品的补贴消失后反而会破坏用户体验?用户是出于什么心理?

—————————————————我是分割线—————————————————

问题1:你身边遇到过哪些常见有趣的心理学现象?

ytw

精选回复

ytw

这个在产品设计中要注意:外部奖励削弱内在动机

如果一种行为是内发的动力驱使的话,外部奖励反而会削弱这种行为。并且,行为只有靠内发的驱动才能够持久。外部奖励这时候就扮演了一个多余的角色。心理学上称之为“过度理由效应”。

有一个老人很巧妙地运用了“过度理由效应”纠正了一些儿童的不良行为。

老人经常被小孩子的吵闹不能午休。于是,他告诉那些小孩子,谁吵闹得最响就奖励谁。开始,大家都奋力吵闹。那个闹得最凶的得到了奖励。过了一段时间,奖励开始减少,直到没有,吵闹也就停止了。

显然,吵闹是孩子的天性。这种行为本身是靠内部兴趣支配的,行为本身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回报。然而,后来孩子们为了奖励而吵闹,把吵闹的动力寄托在了奖励(外部)上,所以,奖励停止,吵闹也没有持续下去的理由了。

人类的有些行为,是良心支配的。良心,是一种内发的责任感。如果对良心支配的行为进行奖励,结果是:一旦奖励停止,行为也停止。

精选回复:

杨文斌

产品设计中会遇到的心理学概念——心理账户:

场景:你拿着元去买票听音乐会。如果路上你弄丢了元的公交卡,你仍然会买这张票。但如果你把买票的这元弄丢了,你就有很大可能扭头回家,不听音乐会了。

问题:同样损失元,为何结果不同。

人会把自己的钱分在不同的心理账户,有吃饭、有通勤、也有享乐(电影)。你弄丢了通勤里的元,不会对你的享乐账户产生影响,因此你还会去看电影。但如果是享乐里丢了元,你再花看电影,这场电影在你的心里就变成了元,你当然会觉得太贵,也就干脆不看了。

精选回复:

Atom

人的思维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动型思维,一种是控制型思维,如果你看过《思考,快与慢》,也可以说快思维和慢思维。两种思维方式各司其职,各有所长,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下为大脑做出决策提出参考意见,当然,也各有所短,为贴合题目描述,今天主要讲讲自动型/快思维的“短”。

自动型思维之所以快,主要是因为此时在大脑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在大脑中已有的图式,这个图式的形成来自我们的经历,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

举个例子,你觉得死于意外事故的人多还是死于中风的人多?

大部分人可能认为是意外事故,因为当我们遇到这个问题时,我们的大脑会开始回忆,好像我们周围没什么人死于中风,反而意外事故的更多,或者我们看到的新闻报道都是死于意外事故而非中风的,因此回答意外事故,但从统计角度来看,确是死于中风的人更多。

自动型思维还有一种机制,就是锚定。同样一个案件,在判刑之前,毫无任何刑期经验的两批计算机系大学生,一批表示应该判刑75年(高得离谱),一批认为判刑3年(过于低)。法官同样知道这两批大学生并无相关经验,但在被第一批高刑期暗示后的法官给出的刑期仍然比被低刑期暗示后的法官给出的刑期要高许多。

——社会心理学,阿伦森等著。

未完待续,我才看到第四章,哈哈

问题2:用户心理分析:36元一件羊毛衫,为何销量频频冲顶?

王冠有

精选回复:

李白斗酒

1.卖家刷单了

2.卖家做活动了,比如秒杀等等,淘宝经常有这些活动会做流量爆点

3.没有看这图的详情介绍,但是很多卖家标注的产品信息未必是真的,有可能是擦边球甚至是假的——比如人工毛等

4.羊毛衫的来源未必靠谱,比如是回收的旧衣服翻新的等等

总之,36的羊毛衫对于卖家来讲是不会亏的。

而对于用户,为什么这么多人买呢?

1.图片用明星同款引流,不要说是假的。毕竟那么多正大光明标注了是假名牌的依然还是很多人去买

2.文案吸引,“今日下单36”,对于新流量来说看到了会有种紧迫感,让他没有太多时间考虑其他问题,看到36元,性价比就已经击破了用户的心理防线

3.性价比,36块钱能买件长袖上衣还是保暖的,能亏到哪去呢

总结,便宜永远是三四线城市用户追求的王道。

精选回复:

何文忠

频频冲顶的原因或许有几个原因:

1、从众心理

大家都买,那应该都不错,幸幸苦苦去找哪些商品比较好,还不如就跟着大家买就好了。可殊不知很可能商品的销量、评价都是刷出来的,用户被错误地引导了。虽然淘宝用了很多手段打击刷单,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办法总还是有的。

2、价格便宜

虽然消费升级后有一部份人已经更加注重质量、服务等商品其它的因素,但是对大部份人来说价格还是最敏感的一个因素,至于羊毛衫的成本很多人是没有什么概念的,另外现在这么多互联网公司为了拉流量都在烧钱推广,很多用户都已经习惯了吃免费快餐,都见怪不怪了,所以用户不会从成本的角度去考虑产品的质量问题。

3、对钱无感知

钱只不过是一个数字,一个在支付宝余额里面的数字,30几块就算打了水漂损失也不大,试试也所谓。线上支付的冲动性远远大于线下,到实体店即使20块也要考虑下要不要买,但线上购买就没有的心理了,手一抖钱就出手了。

问题3:第三方平台登录会减少用户的戒备心理吗?

精选回复:

花离

1从用户的角度,第三方登录降低用户操作门槛(但是戒备心理仍然存在);

2从运营商的角度,可以看到关联第三方登录的都是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relipower.net/fyynxzz/10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