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领域有哪些消费乱象?公共安全领域有哪些典型案例?首次设立的“信息安全实验室”有哪些功能?让我们一起在年“”晚会中寻找答案!
揭露数字经济领域消费乱象,维护市场和行业秩序,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催生出许多新业态,拓展了许多新的消费领域。我国在线直播的用户规模已超过6亿,很多用户对自己中意的网络主播,直接利用线上支付或是购买虚拟商品进行“打赏”。“”晚会调查发现,美女主播和她们身后的男运营唱“双簧”,设置重重套路,欺骗粉丝情感,诱使用户多多“打赏”,骗取钱财。
直播电商拉动消费,这两年风头正劲。然而,一些贩卖玉器、翡翠的电商直播间里,主播却假扮工厂主和货主演“对手戏”诱骗消费者。昆明某直播间里,甚至有冒充缅甸矿区现场砍价,不惜编造出走私、偷渡、绑架的“狗血”剧情,把电商直播间变成了欺骗消费者的陷阱。
一些所谓的口碑营销机构,受利益驱使,在搜索引擎、问答平台、口碑网站上,冒充真实用户提问和回答,用“万词霸屏”技术左右搜索结果,还非法篡改、伪造、删除网络信息,妨害网络传播秩序,严重误导了受众,侵犯了公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捆绑销售软件和频频扰民的骚扰电话都是信息通讯领域严格整治的对象。
垃圾软件、垃圾广告让网络用户不胜其烦。“”晚会通过调查发现,马鞍山百助网络公司专门向软件下载网站提供下载器,他们把下载器伪装成高速下载界面,诱骗用户点击下载,甚至强制用户安装不需要的捆绑软件,以此获得高额推广收入。
国家相关部门一直在整顿骚扰电话,但融营通信、容联七陌等个别企业却为电话营销公司非法搭建外呼系统,帮助骚扰电话逃避监管。杭州以渔信息技术公司、郑州绿牵网络科技公司等企业甚至抓取网站用户浏览数据,更加精准地锁定骚扰对象。
首次设立“信息安全实验室”,针对日常信息安全隐患发出风险预警,拓展民生服务功能
今年“”晚会首次设立“信息安全实验室”,针对消费者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的信息安全隐患,进行专业场景式测试,及时发出风险预警。
如今,不少广告和App都打着免费WiFi的旗号,吸引消费者连接上网。其实,很多都是伪装的广告链接。一旦用户被诱导点击,链接中的应用程序就会自动安装到手机里,非法搜集用户信息,激活弹窗广告,让弹窗广告不断出现在用户手机上。
儿童智能手表可以方便家长和孩子联系,让家长随时掌握孩子行踪。但“信息安全实验室”测试发现,市场上一些低配版本的儿童智能手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可以轻松获取地理定位、人脸图像、录音等权限的授权,导致用户隐私信息很容易被泄露,增加儿童和家庭安全隐患。
曝光公共安全领域典型案例,守护社会公众利益,保护消费者身心健康
儿童消费事关孩子身心健康,可是一些学校周边的文具店、玩具店,却打着卖玩具的名义,搞起了涉嫌变相赌博的各种抽奖活动,让孩子们深陷其中欲罢不能,侵蚀着孩子们的幼小心灵。
国家为保障公共交通安全,专门出台《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电动自行车时速不能超过25公里。然而,一些生产厂家和经销商偷偷更改车辆速度表,解码限速装置,把国家安全标准变成了摆设。电线电缆市场上,也有一些厂商公然无视国家标准,生产制造技术性、安全性指标完全不合格的所谓“非标”产品,给公共安全埋下隐患。
“”晚会创办32年来,一直是公共安全的守护者,尤其